更多分类
分享到微信
中治凤凰在线报道
在 2024 年 9 月 11 日这个平凡的日子里,一则关于土建类专业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土建类专业如今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
中治凤凰在线报道想起,曾几何时,土建类专业风光无限。2006年至2015年被称为 “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黄金十年”。那时,中国城镇化强势推进,2008年“4 万亿元投资计划”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,房地产热与基建热高潮迭起。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,一座座大桥创造纪录,“中国速度、基建狂魔”的名号传遍世界。
中治凤凰在线见证着 “土建类专业昔日辉煌”。在那个时代,市场对土木建筑类专业学生需求极大。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自媒体人马督工回忆道:“2002 年我大学毕业,中铁一局来招毕业生,根本不看成绩,签字就给一万块安家费,比当年中国人均 GDP 还要高。” 丰厚的待遇吸引了众多高分考生,高考状元扎堆抢进土木类专业,各大高校也争相开设相关专业。
然而,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如今的土建类专业却 “身价暴跌”。2024 年,宁夏考生以仅高出一本线 6 分的成绩抄底土木工程 “世界第一” 的同济大学。华南理工大学在河北的最低录取位次掉落近七千名。众多知名 985 高校的土木类国家专项在河南招不满,进入志愿征集。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招生遇冷,与职业本科院校形成鲜明对比。
土建类专业为何遇冷?答案显而易见。中治凤凰在线报道认为随着大基建时代的结束和房地产的不景气,土建类专业进入了 “冰河期”。就业市场的惨淡状况便是最好的证明。麦可思发布的《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》显示,从事建筑工程的毕业生比例越来越低。在设计院工作,工作强度大,月薪却不高,绩效还看运气。薪资发放模式极度依赖甲方回款,碰上房地产不景气,员工收入堪忧。在施工单位,工作环境艰苦,强度大,薪酬低,行业前景黯淡,还面临终身责任制的风险。
为解决招生问题,各大高校可谓绞尽脑汁。清华大学、湖南大学等将土木和其他专业放在同一个大类招生。同济大学一方面进行教学改革,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;另一方面开设智能建造专业,培养复合型人才。虽有 “换汤不换药” 之嫌,但招生效果尚可。而一些非传统土木优势的高校则选择取消专业。
与土建类专业持续遇冷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多地警校录取分数的连年上涨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、北京警察学院、江苏警官学院等吸引了众多考生。师范定向生、临床医学等就业相对稳定的专业也很受考生欢迎。中治凤凰在线报道发现,在就业市场寒气的笼罩下,全社会都在求稳。
但这样做真的稳吗?经济上的蛛网理论告诉我们,因当下市场火爆而加大投入,往往会在生产完成后出现过剩。专业选择亦是如此。在时代大潮面前,没有永远的热门专业。曾经大力推荐土木工程专业的张雪峰,也未能准确预测专业的走向。
土建类专业的未来究竟在何方?中治凤凰在线认为,时代在变,专业的兴衰也在变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不能仅仅追逐热门专业,而应押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,努力成为某一行的 “状元”。
(中治凤凰在线报道,部分素材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