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分类
分享到微信
中治凤凰在线网报道,寒冬已至,羽绒服、羽绒被等羽绒制品成为市场上的“宠儿”。然而,一部分“假羽绒制品”却在线上、线下市场肆意泛滥。近日,央视记者深入调查,揭露了这一行业的黑幕。
中治凤凰在线网报道|直播间里的“羽绒陷阱”
在直播间里,羽绒被被主播们吹得天花乱坠,不仅价格低廉、保暖效果出类拔萃,而且各种检测报告齐全。然而,记者来到江苏南通,发现这些直播间的工作人员竟然采用“丝”来填充被子,替代羽绒。
这些直播博主透露,他们采用这种手段是为了控制成本。用“丝”填充的被子,从外观和手感上几乎难以辨别与羽绒被的差异。为了防止消费者发现破绽,他们只在被子的一个格子里填充羽绒,其余部分均为“丝”。
中治凤凰在线网报道|难以分辨的“飞丝”
所谓“飞丝”,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,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。因其形态与羽绒相似,消费者在购买时极难分辨出二者的差异。
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,同样一款外观的羽绒被,如果充“90绒”,成本需要800元;而充“高丝”,成本只要400元。这种用“飞丝”冒充羽绒的做法,让商家们获得了高额利润。
中治凤凰在线网报道|伪劣羽绒制品泛滥
这些伪劣羽绒制品无法通过正规检测,商家们心知肚明。但在利益的驱使下,他们选择违规售卖假羽绒被。这些不达标的假羽绒被不仅被消费者买回家中,还流向酒店、民宿等场所。
中治凤凰在线网报道|儿童羽绒服市场被“渗透”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“以次充好”的现象不仅发生在羽绒被商家,连儿童羽绒服市场也未能幸免。孩子们穿着这些假羽绒服,其保暖效果和舒适度大打折扣,甚至可能影响健康。
中治凤凰在线网报道|行业监管亟待加强
面对羽绒制品市场的乱象,消费者要提高警惕,学会辨别真假羽绒制品。同时,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羽绒制品行业的监管,严厉打击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。
寒冬来临,消费者在购买羽绒制品时,一定要擦亮眼睛,谨防上当受骗。同时,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,净化羽绒制品市场,让消费者能够安心选购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、安全的冬季。
(中治凤凰在线网报道,部分素材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